小满微评:日常训练好题哦,值得认真作答、反复推敲(^_?)☆
好题推荐:题号(4.5.8.9.19.20)
--------------届高考新题速递-------------------届高三八省联考语文试题年八省联考语文试卷B卷湖南省三湘名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1月第五次联考语文试题福建省福州市届高三届高三上学期12月调研语文试题年1月“八省联考”考前猜题-语文八省联盟届高三1月湖北省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卷(一)语文试题河北省届高三上学期12月份考试语文试题重庆市主城区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试卷(一)(12月)语文试题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(12月)语文试题---------------小满课堂------------------小满微专题
鉴赏文学类文本语言特色小满微专题
小说情节手法类题型探源及真题例析
届广东省高三?新高考期末调研试题语文试题(四)
一、现代文阅读(35分)
(一)现代文阅读I(本题共5小题,19分)
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1一5题。
材料一
塑造城市新地标,是一种荣耀,建设者的雄心值得尊重。考察地标形成的过程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标的内涵。
地标是一个很直观的词语,即地理上具有标志性的事物。建筑物容易成为地标,但地标并不都是建筑物。各类地标所指涉的范围、区域的广度不同。有的地标,只在较小范围内起作用,很多老地名就反映了这种情况。有的地标,往往能辐射一个更大的区域,比如北京的前门、景山公园等。这类地标或在视觉上有很强的标志性、影响力,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、交通往来有密切联系。还有一类地标,则能够反映城市形象、气质,比如北京的故宫建筑群、上海的外滩建筑群、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等。这些地标不仅具有视觉上的鲜明特征,也是所在城市某一历史阶段建设成就的代表,更重要的是能够反映或体现所在城市的文化性格,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强化这些城市的文化形象。
如何认识并提升城市形象的视觉形态?一些研究角度值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