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,中国之国粹也。起于秦汉,盛于唐宋。从今天开始,我将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些关于茶的文化知识。在课堂上的共修,我们在彼此的茶汤里切磋交流。每个人都把专注给到茶,给到自己,不受外界的影响,静定同频,常能祥和,喜悦充满!借由一杯茶,去修习、修正、修养自己。
明前、头采一定好?
明前、头采是绿茶最为人追捧的卖点,说白了,就是上市要早、要新鲜,要能满足饕客们对“早春滋味”的殷切期待。也因此,“明前”的概念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,俨然成为绿茶上市的必要条件了。近些年更有过之,光是一个“明前”的条件,搜索范围依旧太大,还要加上一个“头采”,才算足够珍贵拿得出手。当然,价格也因之水涨船高。
采摘
殊不知,“明前”必须建立在“品种”和“产地”的基础上才有意义。狮峰群体种是制作西湖龙井的传统品种,萌芽晚,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才能采摘,且必须要长在狮峰山的范围内,做出来的茶才能凸显其优异的品质。而多数“明前二周”上市的西湖龙井,大多是选育的品种龙井43号,具有萌芽早(早产)、出芽多(高产)等抢占明前市场的优势,现在西湖产区的茶种绝大多数是龙井43号。做得好的龙井43,依然能有优异的茶汤表现。
碧螺春也是一样的情况,当地的茶农习惯将茶树依萌芽早晚分“早茶”、“晚茶”两大类。顾名思义,早茶是后期选育的品种,三月中旬即可采摘,价格高昂,主打明前市场。而晚茶则是当地的原生品种,一般要接近清明节才能采摘,滋味较早茶品种浓厚许多。
东山
东山、西山紧邻太湖,受到太湖水汽的影响很大。一般来说,茶山坡地临湖的一面茶树萌芽较早,但承受的水汽太过充足,反观背湖的茶园因山势阻挡了大部分的水汽,部份随风越过山头的水汽漫成水雾,恰巧形成一层“柔光罩”,为茶树提供了合适的散射光生长环境。因此,临湖一面的茶虽然上市时间早,品质却不如背湖面的来得好。“越早越好”这一说法,放诸洞庭碧螺春似乎尚待商榷。如果硬生生地把茶与其相应的背景剥离,仅仅强调一个“明前”的概念,又有多少意趣呢?☆END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