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是生命之源,是是万物之本。无论是哪个时代,都在提倡“节约用水”。在古代若是两军交战,一方没有水源,那就等于失败,蜀魏之间的街亭之战,马谡扎营的地方离水源很远,导致了蜀国战败,最终落得走投无路、山穷水尽。若是有水,便能灌溉千里良田,战国时期的秦国,所在地区经常干旱,于是修渠无数,最为著名的是郑国渠,最终使得八百里秦川变成沃野千里,有着富足的粮草,也是秦国能过战胜六国的重要因素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城市用水越来越便利,很多人似乎忘记“节约用水”。对于贵阳这座城市而言,如果往前追到上个世纪,大街小巷之中有很多井,当时可能都还有出门打水的情况。也是因此,贵阳的“井文化”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所谓的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,关于水联系到贵阳的井文化,咱们本期就来聊聊贵阳的“井”吧!
贵阳历史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应该是“黑羊井”。黑羊井在宋朝时期就已经有记载,在如今的大十字一带,当初这一带的名字叫做“黑羊箐”,那里的井也是那个时期得到的这个名字。如今黑羊井自然是不存在了的,因为在抗日战争时期,已经毁于日机的轰炸。如今留下来的还有一条巷子黑羊巷,还有古人对这里的题记:“犹凝神女江皋牧,或许仙翁水府骑”。
在三桥村下五里,有一处间歇泉,名为“圣泉”。虽然这是一座井,但是人们习惯将其称之为“圣泉”,数百年来也是希望无数游人。到了清代,“圣泉流云”还被列为“贵阳八景”之一。历代对于圣泉题词的文人墨客也比较多。田雯说:“轻风随来,波粼微动……”;郑珍说:“独酌此泉上,兴酣呼白龙……”,圣泉井还是相当独特的一口井了。
贵阳还有三大名井,以上说的都不在其中。三大名井分别是龙井、玉元井、薛家井。据说这三口井的井水用来泡茶很好喝,加上井周边有很多百姓,名气自然都大了很多,而且还有文人为其题词。名气最大的龙井题的是“彩常云护光腾五,润每霖施瑞应三”;玉元井的则是“科目蝉联翘原则,状头鳌占俯清流”;薛家井的是“红浣花笺通蜀国,翠飘竹箭导天山”。
据统计,当初在贵阳能够叫得上名字的井一共有七八十口,如今我们也只是简单地聊到那么几口。例如比较有名的还有扁井、四方井、白沙井、月亮井、太乙井等。关于贵阳的这些“市井”,哪一口对你印象最深呢?